本站收录网站 17019 个,网站目录分类 56 个,待审核网站 0

一集被骂烂,我替大神不服

来源:568导航站浏览:384次时间:2020-05-25

  Sir 在 2020 最期待的新美剧中。

  似乎只有它如期来了——

  令人兴奋只因一个名字——奉俊昊。

  7 年前的电影《雪国列车》,集齐当时最炙手可热好莱坞一线演员(美队、艾德 · 哈里斯、蒂尔达 · 斯温顿)。

  导演却是个韩国人。

  因为那是拍出过《杀人回忆》《母亲》《汉江怪物》的奉俊昊。

  美剧版,奉俊昊同样以监制身份加入。

  可看完第一集 ……

  Sir 有点怀疑这监制一职的分量。

  Sir 先声明:

  拿剧版跟影版对比,确实不公平。

  但从剧集的命名,到主创阵容来看,都是冲着收割一波影版粉丝去的。

  所以 Sir 这样对比也还算厚道。

  观众先入为主的滤镜,导致剧版开播后口碑一般。

  豆瓣评分,以 Sir 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。

  开播 8 分片,到如今 7.4。

  问题出在哪?

  先看导演,往日作品,也都是 8 分片水准。

  再看监制,韩国两位证明过实力的导演:

  奉俊昊 + 朴赞郁。

  演员可能差点意思。

  但毕竟也还有凭借《美丽心灵》得过奥斯卡最佳女配的詹妮弗 · 康纳利撑着。

  名声不足。

  实力、脸蛋,还是够的。

  那究竟问题出在哪?

  只能从剧集本身去找了。

  故事,两个版本几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。

  它们都改编自一部同名法国漫画。

  不同之处在于——电影仅摘取漫画的末日列车概念,在此基础上奉俊昊编写了一个全新故事,大多数角色在漫画中并没有。

  剧版,则是最接近原著漫画的作品。

  开场就用漫画形式进入。

  接着,走向与漫画故事进程几乎同步。

  一位在车尾德高望重的老爷子上吊自杀,引燃了车尾人的反抗热潮。

  但与此同时,其中一个被从车尾带出来的底层人莱顿(戴维德 · 迪格斯 饰)。

  见到除蛋白块之外的食物时,流露出 " 不可置信 " 的表情。

  他是剧集的主角之一,也是整部末日列车上,唯一有过凶杀案调查背景的警探。

  把他带出来,因为车长需要他去侦破一宗命案。

  裸男分尸案。

  那叫一个惨——四肢被切去,连生殖器也被割掉。

  每天吃喝玩乐的上流贵族,完全慌了。

  剧版主线,大概就是这桩命案,以及背后牵扯出更巨大的阴谋。

  呃 ……

  听起来很悬疑。

  其实也很套路。

  这也是剧版与影版最开始的差距——

  如果说奉俊昊的电影是一次以悬疑包裹的社会性反思;

  剧版,则更像是一次故弄玄虚的普通悬疑故事。

  有疑点。

  但失去了疑点之外,更悠长的追问。

  于是,为了撑起相应的剧集长度,它必须填充一个又一个反转以刺激观看欲望。

  比如第一集就出现的 " 大招 "。

  ——直接把影版最大悬念,提前公布。

  列车车长的身份。

  那个在第一集中以车厢乘务员出现的女主梅兰妮(詹妮弗 · 康纳利 饰)。

  结尾处,衣服一换,摇身一变。

  坐在了处于列车最前端的驾驶位,控制着人类最后希望的命运。

  旁边一位俊男温柔地留下一句:

  列车是你的,威尔福特先生。

  当然,故事还需要观望,毕竟只第一集。

  真正拉开差距的,则是制作层面的精细度。

  Sir 的第一感觉——代入感,太弱。

  说几个细节。

  一个人满为患,拥挤地生存了 6 年零 9 个月的地方。

  会是什么样?

  地板,整洁干净——

  人脸,水灵灵反着光——

  眼镜,晶莹剔透——

  电影版里呢?

  那简直是人间地狱。

  手指,夹着污垢,干瘦且青筋暴起——

  人脸,黑不溜秋。

  所有随身物件,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损,破旧。

  不是 Sir 鸡蛋里挑骨头。

  作为以制作精细度闻名世界的美剧,这样的程度无疑透露着敷衍。

  底层,实在太干净了。

  制作跟不上的后果,是故事的信服力下降。

  完全不像走投无路的起义。

  更像是,一群为了反抗而反抗的暴徒。

  还是一个细节。

  电影里,士兵为了查数。

  吩咐车尾的那些人,蹲坐下去。

  这群人是如何坐的,慢慢向后推了一步,再坐下去。

  整齐划一,仿佛训练已久的动物。

  恐惧、卑微、无力。

  电视剧里?

  一个个精神小伙上身。

  士兵上前训斥,没两句话对方就发飙了,直接起身反击。

  一边是退。

  一边是进。

  Sir 无法相信,这是一群长期被压抑在极权下的 " 车尾人 ",也感受不到阶级剥削的残酷。

  不要小看细节。

  某种程度上,奉俊昊今日的成功,就在于对细节的偏执。

  他对一个镜头痴狂到什么程度?

  众所周知,奉俊昊接拍电影有一个前提:

  100% 的导演剪辑权。

  唯独《雪国列车》破例,因为当时哈维 · 韦恩斯坦的公司买断了电影的北美发行权,并要求奉俊昊重新剪辑一个新版本,增加动作戏,减少文戏。

  有一个镜头,奉俊昊死活不舍得删——

  安保在美队面前,用斧头活活剖开一条鱼。

  韦恩斯坦也死活想不明白:" 为什么是鱼?我们要动作戏!"

  奉俊昊此时灵光一闪,两人出现以下对话:

  - 哈维,这一幕对我来说有特别的意义。

  - 哦?奉,是什么意义?

  - 这很私人。我的父亲是个渔夫,这一幕是致敬我父亲。

  - 你早说啊,奉!家人是最重要的,你能留下这一幕。

  - 谢谢。

  奉俊昊日后接受采访坦白:

  " 这他 X 的是句谎话,我爸不是渔夫 ……"

  哈哈哈。

  的确,是不是鱼,杀不杀鱼,似乎并不影响电影剧情。

  但这一个镜头表达的决心,以及待宰的 " 鱼 " 对主角自身没有退路的隐喻。

  正是一个个细节,才让电影在 " 好看 " 之上,有了丰富的意味性。

  最后,Sir 还是要说一点期待。

  剧版不是没有亮点。

  比如对车厢世界呈现的升级。

  视觉上,更加鬼魅。

  水族馆车厢里,不仅保留着地球上原有的海洋生物。

  还有裸女同游。

  台词上,也有更深一步的世界观阐释。

  比如底层人与上层人,关于一颗 " 草莓 " 的对话。

  足够你细品:

  这种浆果代表五千或六千卡路里

  它含有糖 食用纤维和维他命 C

  它的地位与其价值相称

  这些草莓

  对土壤真菌和线虫很敏感

  所以我们也不会让它增殖

  你和我 以及车上的所有人都如此

  这里存活的一切都取决于他的平衡

  还有很好地继承电影版的一点:色彩。

  电影版里,颜色划分了每一个等级。

  黑色。

  是车尾。

  从车尾到中层时,颜色有了些亮度。

  火把在黑暗中出现。

  并为他们打赢了这一仗。

  到了学校,色彩开始丰富了起来。

  光线也逐渐明亮。

  直到逐渐进入了富人区后。

  桑拿房,是金黄色的。

  火车头的永动机,是如钻石一般的晶莹透亮。

  饱和度层层递增。

  越来越高级的颜色,也预示着逐渐进入的上流社会,所看到的不同世界。

  人数,越来越少。

  空间越来越大。

  剧版依旧把颜色,变成镜头的第二语言。

  在这里,颜色代表了制度。

  莱顿从车尾被带到第三车厢,一道光突然出现。

  突然映入眼帘,格外的刺眼。

  随之而来,第一件有显眼颜色的,面前的一碗南瓜汤。

  橙色。

  与以前黑乎乎的 " 食物 " 大相径庭。

  这种颜色的跃迁,代表着不可逾越的等级制度。

  三等车厢,是南瓜汤加芝士三明治。

  一等车厢,就成了奶油蛋糕,或是依照个人口味、爱好定制的特别早餐。

  颜色被规范得非常严格。

  列车长的衣柜里,打开只有同样款式的蓝色西装,白色衬衫和无袖长裙。

  这一幕如此熟悉。

  仿佛见过。

  《使女的故事》里也用过这样的手法。

  △ 使女一律穿红色长袍。而使女的女主人,则是蓝色的长裙

  除了按 " 规矩 " 安排的色彩和制服之外。

  在剧版的《雪国列车》里,透露了一个电影版里没有说到的数字——

  1001。

  这是这列火车车厢数。

  1001,偏偏多出了那个 "1"。

  一头一尾之下。

  反而还多出了一个除不尽的多余数字。

  多余,是这些底层人登上火车后的命运。

  而这样残酷的命运,足以让每个人对生命产生不一样的理解。

  活着,不再是第一位。

  当莱顿再遇到自己的前任。

  她为自己开解,说从车尾跑到 " 链接 " 处,生活条件好了一些。

  但至今,她仍怪罪莱顿当初把她带上车:

  我本来可以和我母亲共赴黄泉的

  我们本可以和你兄弟一起死

  但你却让我活下来

  就为了去尾车遭罪吗

  在 Sir 看," 末日列车 " 的设定天生带着颠覆的基因。

  奉俊昊,颠倒的是阶层,以此引起人类与制度间的反思。

  我想探讨人类和这个系统的观念,还有尝试破坏这个系统的那些人发起的叛乱 …… 我拍电影是因为我想要了解人类,对于我来说,科幻电影不是激光束和奇异的景象,而是直接处理这些想法的方式。

  而剧版,从命案的主线,到各种关于 " 生命 " 的意象:

  水族馆中的裸女,刚结出果实的草莓 ……

  它要颠倒的,可能是我们对生死的态度。

  就冲这一点,Sir 愿意等。

  毕竟这 "2020 最期待新美剧 " 的头衔 ……

  不能第一部就被打脸吧。

 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

  编辑助理:小田不让切

上一篇:花样百出的绝境下,是奇葩作死,也是温暖治愈

下一篇:连登 24 年春晚的宋祖英,这些年去哪儿了?